老板再见,我要辞职……
去摆摊!
火了,火了。城管打电话喊商贩摆摊,五菱“地摊神车”刷屏,股价暴涨120%,一夜之间全民摆地摊浪潮刮的是无比凶猛。
风里来雨里去,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挣钱的地摊生活,真的有那么豪爽惬意吗?
01
地摊经济
有多大带动作用?
根本原因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。
经济下行对于大部分中高收入者来说是可以抗过去的,对于城市贫民来说失业意味着失去生活来源。
一个小企业在疫情影响下倒闭,老板饿不死的,但是失业工人可是真的会没有饭吃,这是少赚点和没有收入之间的区别。
包括现在一些进城务工人员,也就是原来说的农民工,之前家里还有土地,城里没工作了大不了可以回去种地。
但现在很多耕地流转了,农业的工业化又使得大面积的农场工业化种植成本很低,回家进行包产到户的种地收入非常低,很难维持较好的生计。
可以说,很多进城务工人员也回不去了。
国家在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的基本原则:就业是最大的民生。
让那些失业没有出路的能够多少赚点钱,有口饭吃,这是一种授之以渔的城市扶贫工程。

-
地摊经济突然爆火,背后是政府在变相推动消费。
现在,国家公开站台地摊经济,说明我们的消费真的是太低迷了。
低到电商直播这个风口热点都不够用,连摆地摊这种小虾米手段都要用上。
不仅要广大中青年们成天面对线上各种互联网广告、促销活动的轰炸,现在恨不得连中老年人晚上在路上散步、锻炼的时间都能掏钱买几件地摊货。
另一方面,也说明我们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,摆地摊是一个产出很低效,但很占人力的活儿,对于劳动力是一种浪费。
现在为了稳定就业连摆地摊这种手段用上了,只能说明在某些行业,劳动力已经太饱和了。
-
02
人间烟火,
无非是穷帮穷
人们不愿意消费或不敢消费时,仅刺激收入端是没有效果的。在疫情之下的特殊时期,人们会从高欲望转向低欲望,从“报复性消费”转向“报复性储蓄”,消费心理发生了重要转折。
消费者在等待经济趋稳的信号,因而不会积极花钱;问题是,若消费者不积极花钱,经济就很难真正趋稳。
地摊经济政策要破解的,就是这个“先有鸡还是先有蛋”的难题。
-
03
若是拍脑袋经济,
不可取
对于现在的经济状况,发展“地摊经济”是个权宜之计,作为过渡,但不可能一直活下去,也不会像电商一样膨胀到巨无霸的规模。
摆摊,低成本的灵活买卖,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创作性,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,会把资源配置效率轻而易举地提高。